人民问政合力攻坚共治“脏乱差”

335
头条 发表于 2022-05-08 17:56:31

原标题:人民问政|合力攻坚共治脏乱差

近日,我市各地持续开展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行动,通过明察暗访、媒体监督等形式,曝光了一批脏乱差问题,督促整改,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坚决打赢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复查攻坚战。

4月2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荣定率队赴鹿城区督查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黄荣定一行先后步行到少美校、府学巷、附一医、谢池巷、人民东路口、大南路口、大南农贸市场、月光大厦小区等地,详细查看各点位及周边环境管理情况,并强调上下联动配合、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瓯海大道作为市区的重要交通干道,其沿线景观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温州城市的第一印象。今年3月,记者在瓯海大道旁的龙湾区瑶溪街道雄心村中心路发现,道路北侧不到30米的位置是一大片拆后土地,该区域绝大部分房屋已经拆除,但仍有部分腾空的旧房子未拆除,腾空的房屋因无人居住存在脏乱差现象。

同时,记者发现在腾空房屋周围,原本悬空的各类电线电缆下挂现象严重,最低处仅一人高。由于拆迁地块与居民小区仅间隔一条小路,且没有完整设置施工围栏,有许多车辆停放在此,甚至在腾空房屋晾晒衣物。

记者再次回访这里时,看到现场有多台挖机正在对腾空房屋进行拆除,堆积的垃圾已经不见踪影,原先的电线电缆下挂严重的电线杆也已经被移除。

尽管属地政府马上就启动了整改行动,但是拆后地块如何进行规范管理与有效利用考验着属地政府的管理能力。孙剑告诉记者,该地块处于龙湾区永宁西路断头路的卡口位置,将来该地块将用于永宁西路打通卡口的贯通工程。

同样的,在此前的督查中发现龙湾瑶溪街道的永胜村,距离瓯海大道直线仅1公里处,不少地方都堆满了垃圾,当时这里有多家从事废品回收的经营点,专门回收废纸、铝、铁及废弃木材等,围墙内各类废品随意堆放在地上。

近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后,发现那些废品回收点已经停止工作,门口还贴上封条,周边的垃圾也已经清理干净。

除了对现有的脏乱地块进行整改外,瑶溪街道工作人员还表示将加强管理力度,改善辖区环境面貌。

此次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行动中,瑶溪街道两个城中村在媒体监督的推动下,大有改进。然而,在温州各地环境大整治大提升的当下,仍有建筑工地将含泥浆的污水排放到河里,殃及周边河道。

日前,市治水办在巡查时拍下这样一段视频:画面中河岸边的雨水口正在源源不断地排放污水,表面看呈灰色,排到河道中便扩散开来。记者接到线索后第一时间来到现场,看到该雨水口仍在排出少量污水。这条河叫横塘河,紧挨着S1线德政站,河道两侧有多个在建工地。接到举报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也赶到现场,并锁定了污水来源。

记者在施工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工地内有一个三级沉淀池和六级沉淀池。平时工地内产生的基坑水、车辆冲洗水等都是通过这两个沉淀池沉淀之后再排到雨水管的。但由于这几天下雨,地面上的泥浆被冲到地下室造成积水,于是工人就拿吸水泵将地下室的水抽至地面沉淀池进行排放。管子里的污水源源不断,沉淀池来不及沉淀,含泥浆的污水便直接排到市政管网。

据介绍,如果企业将没有彻底沉淀的污水排入雨水管网,尤其是冲洗水和基坑水常带有较多泥沙,如果不经过充分沉淀就排入市政管道,容易造成管道堵塞、道路积水等问题。工地现场负责人向记者出示了企业排污记录,台账显示每周清理一次,但淤泥较多时并没有增加清理频率。现场执法人员要求施工方立即停止违规排水行为,并对沉淀池进行整改。

在我市的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督查行动中,仍有企业顶风作案。企业层面要如何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自觉严守环境安全底线,这也是我市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此外,各部门还应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建筑工地污水直排、泥浆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

嘉宾点评

省 市人大代表 王茂法

通过媒体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人大监督,有效地推动城市文明建设。这次全市的文明复查工作,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各级干部、相关职能部门齐心协力,此次文明城市建设行动肯定会达到预期目的。

市人大代表 谢瑞霞

我们要进一步深思,这种问题如何预防。拆迁地块的脏乱差现象,不仅是龙湾,整个温州地区拆迁后的地块,都会存在这种问题和安全隐患。因此我建议有关部门,在拆迁的过程中,将这些地块管理产生的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及早让资金到位,打起围墙,尽早处理整个地块的安全隐患。要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资金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位,避免群众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受到损失。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是最具综合性、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在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攻坚的关键点当下,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强化执行、狠抓落实,形成全市上下联动配合、协同作战的格局,才能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文明城市建设,以聚变之力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再造、焕颜提气。

来源:人民问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欢迎访问汉语言教育官网!